2080

107 / 8. 27 ~ 9. 2

 

中藥學堂

淺談中醫「鼻鼽」(過敏性鼻炎)(上)

 

 

◎文╱林文相、莊淯森

 

前言


過敏性鼻炎(allergic rhinitis, AR)是很常見的疾病,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,約有10-30%的成人以及40%的兒童患有過敏性鼻炎,典型的症狀有鼻子癢、流鼻水、鼻塞、打噴嚏等,常合併頭痛、鼻竇炎、睡眠障礙及哮喘等症狀。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26550位年齡小於18歲的文獻報告顯示: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症與過敏性鼻炎最有相關。若過敏性鼻炎病人合併異位性皮膚炎、氣喘時其與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的關聯性更顯著。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發生原因和遺傳息息相關,據研究,夫妻間其中有人患有過敏性鼻炎,則其孩童約有百分之二十九的機會罹患過敏性鼻炎;若夫妻雙方皆患有過敏性鼻炎,則其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機會則提高至百分之四十七。


中醫相關文獻


過敏性鼻炎屬於中醫「鼻鼽」範疇,又稱鼽嚏、鼻鼽、鼻流清涕等,以突然和反復發作鼻塞、鼻癢、噴嚏、鼻流清涕為特徵。最早紀錄於西周《禮記.月令》:「李秋行夏令,則其大水, 冬藏殃敗, 民多鼽嚏。」而鼻鼽一詞則首見於《素問.脈解篇》:「所謂客孫脈,則頭痛,鼻鼽,腹腫者,陽明並於上,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,故頭痛、鼻癢、腹腫也。」《素問.玄機原病式》:「鼽,出清涕也。嚏,鼻中因癢而氣噴作聲也。」


病因病機


歷代醫家多以為是其發病機轉為肺經受寒所致,及至明代董宿則認為鼻鼽與肺經伏熱相關,同時代薛立齋認為鼻鼽與脾胃兩虛相關。現代醫家則對鼻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小兒鼻鼽病位主要在脾肺,病因為風、寒、濕、熱、虛,病性主要為虛症或是虛實夾雜。


(待續)


參考資料


1. 汪受傳教授從伏風論治小兒鼻鼽﹙過敏性鼻炎﹚經驗;中華中醫藥雜誌 ,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,2013年11期;3278-3280.
2. 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近況, 張景琛;中醫兒科醫學雜誌 第8卷1期 ( 2006/08) , 42-60.
3. 小兒過敏性鼻炎之中醫治療 ,陳旺全;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第11卷4期 ( 2005/12) , 259-264
4. 過敏性鼻炎之辨證論治,蘇三稜;中醫兒科醫學雜誌 第12卷1期 ( 2010/06) , 1-3.
5. 中醫臨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經驗探討,吳龍源;北市中醫會刊 第66期 ,18-26.
6. 淺談過敏性鼻炎,周倩嬪,劉文信;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 29卷6期(2014 / 06 / 25) , P150 - 156.
7. 過敏性鼻炎以及併發症,徐世達;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會刊 第33期(2013/12) ,22-28.


(本文作者林文相為義大醫院藥劑部中藥局藥師、莊淯森為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實習生)

 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