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藥?不停藥? 淺談糖尿病用藥照護 ◎文╱藥師林美玲 「阿嬤說吃了十幾年的藥了,吃到很煩、很想把藥停下來,不想再吃了。」這是大年初一在靜思堂的用藥安全宣導,一位阿嬤由女兒及孫女陪同到靜思堂走春時,剛好看到用藥安全宣導站上的標語:服用慢性病的藥,例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可以自行停藥嗎?進而諮詢藥師。 仔細地聽著阿嬤敘述:今年78歲,罹患糖尿病多年,飲食不忌口,只聽說很甜的水果會影響糖尿病,所以會挑香蕉吃,而且一次吃2~3根。簡單的問這位阿嬤平時血糖值多少?糖化血色素多少?有做血糖自我監測嗎?阿嬤搞不清楚這些數據的意義。當然除了解釋給他聽以外,還請家屬一起了解,也教育簡單的醣類計算與代換。並提醒阿嬤及家屬,醫院有糖尿病衛教師及營養師可以針對飲食、食物的代換來學習與討論。 最後,女兒比了阿嬤的腳,問說:有糖尿病的人,傷口是不是不容易好?阿嬤的小腿有個小傷口,但她並不自覺,是女兒在無意中發現才幫忙敷藥。藥師拿了一雙淺色的毛襪送她,提醒冬天天氣冷足部的保暖很重要,尤其糖尿病的患者,足部的護理也很重要。毛襪有止滑而且是淺色,萬一有傷口也容易發現。阿嬤和女兒、孫女連聲道謝說:還好遇到藥師,提供正確的就醫及服藥觀念。 糖尿病的照護應該是強化病患自我照護,以病患為中心,再由醫師、營養師、護理衛教師及藥師整個團隊的介入,是完整又最好的照護。藥師更不能缺席。當個案覺得藥吃很多、很煩的時候,他可能不敢跟醫師說,但每個月需領藥的時候,可能就會跟藥師說。醫師黃峻偉曾提出,要注意到病人的Adherece(藥物依從性),而不是Compliance(藥物順從性)。 如何改善依從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有七種方法,分別是: 一、藥物處方精簡化。 二、病患衛教以及資訊處理。 三、強化病患照護。 四、複雜的行為模式教學。 五、決策支持系統。 六、改善藥物管理模式。 七、藥師主導主動電話介入。 在治療的選擇上,可以和病人討論最適合或願意做到,而且可以比較容易達到改善的理想目標。病人對於服藥的頻次或容易忘記吃某次藥的時候,可以藥師的角度思考,協助建議醫師進行處方精簡,例如:選用複方藥,吃二顆藥變成吃一顆藥,或三餐服用改為一日吃一次。應該都可以討論的。 不論是否為慢性病的病患,人有時候總會有迷思,感覺血壓正常了,就想停藥;感覺血糖穩定了,沒有特別不舒服也不想吃藥。建議民眾不可以自行停藥,要做自我監測記錄,並將數據和醫師討論是否可調整藥物的劑量。 病人每三個月才回診和醫師見一次面,卻每個月都要領藥找藥師,是否藥師也應思考該如何把病人照護得更好?社區藥局就在生活周遭,藥師是最容易接觸到民眾的,用心多一點、關心多一點,用藥安全更有保障。